国外著名的文案大师迈克尔・马斯森特曾经说过,要创作一个好的广告文案,就要从消费者三个最底层的情感出发:信念(Belief)、感受(Feeling)、渴望(Desire)。

第一个原则是信念。信念就是消费者所相信的东西。那么我们就要比消费者更准确的,更强烈的表达出他的想法,让他一看,就觉得,哇,原来你跟我想的一样啊。 比如,Nike的经典广告语:Just do It。 在我们人的一生当中,经常会有人给我们说,你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你身高太矮,你不够优秀,你太肤浅。那么Nike的一句“Just do it”说出了多少年轻人“永不服输”的信念,想做就做,不用顾虑太多。 我们再来看看阿迪达斯的广告语:太不巧,这就是我。 广告一开始从一系列的“太”开始:你太粉、太放肆、太浮夸、太Man,太娘、太呆…… 看到这里,很多年轻人想,这不就是很多看不惯我的人说的话吗?一下子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但是这个时候,广告文峰一转,说:太不巧,这就是我。 简简单单几个字,铿锵有力,帮助年轻人坚决的回应了那些看不惯自己的人,更表达出来他们“特立独行”的信念。

第二个原则是感受(Feeling)。感受就是消费者的情绪,我们经常听人说,女人是水做的,意思就是说女人有着男人所不具有的丰富情感。如果说广告文案有性别的话,我相信她一定是女性。 比如我们想表达一种食物非常的好吃,那么我们用一万个优美的文字去描述它都不如“妈妈的味道”几个简单的文字来的有冲击力。 下面这个案例我们也经常听到,就是有个盲人,在自己面前摆了一个牌子,上面写着:我的眼睛什么也看不见,我需要你的帮助。来来往往的行人不少,但是却没几个人给与施舍。这时一个女人走了过来,把盲人的牌子翻了过来,重新写了几个字,施舍的人马上多了起来。她写的是:今天的天气不错,而我却什么也看不见。这个女人直接行人带入这个盲人的视野,体验他的世界,多么强烈的体验。

第三个原则是渴望(Desire)。渴望就是消费者真正想要的东西。 台湾有个有名的钢琴培训机构,想要向家长推广自己的钢琴课程,那么家长真的只是想给自己的孩子一套课程吗?当然不是。这家钢琴机构的文案是这样写的:学钢琴的孩子不会变坏。这不会变坏才是家长对孩子真正的渴望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