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推广合作
联系“鸟哥笔记小乔”
#自媒体#
什么是互联网 活动方案
好问题
互联网公司都是怎样把流量变成现金的??什么是互联网+农业模式?还有哪些可行的模式??
吴亚晨
提问日期:2023-02-02 | 浏览次数:1092
关注问题
举报
0人赞同了该回答
  关于农业模式,首先要看依什么身份或视角去看待这件事。答案会有极大差别。   1.你是投资者角度   2.你是农民角度   3.你是农业运营者角度   4.你是局外人角度   5.你是政府角度   6.你是农业集体角度   以下仅站在前三个角度对提出的问题做分析解答。   如果是投资者角度,互联网+农业模式是目前地球上已知最先进的模式统称,然而互联网+农业只是一个概念,真正实施细则和运营方案才叫模式,所谓一人一个性格,一个团队一套打法,模式这东西最核心的部位应该就是细节。依我的经验,没有最好的模式,只有更适合的模式。   如果是农民自主农业经营角度,这很尴尬,目前中国的农民可以自由施展的空间不大,销路似乎是最大的难题,销路难题的本身在于产销供应链的衔接不流畅,虽然政府在农产品流通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但仍未改变因城市化发展城管时代变革引发的农品进城销售难问题,至于为何,想必大家都心知肚明,城市远郊的蔬菜和偏于地区的农产品进城销售个人售卖似乎已经是时代历史,喧闹的城市规划已经不允许传统的自种自销模式发展。社会发展至今,农产品主要的终端已经以农贸市场和蔬菜超市取代,农民处于最底层想要更先进的模式无疑是天方夜谭。   最后,农业运营者角度,你想要改变农业,农业最大的问题就是产业链衔接问题,有效降低成本是产业链成功的基因,然而据我观察诸多资本和投资在这方面都太过急于求成,结果幸运的话只能小成,不幸的话也是有很大风险的。纵观国内农业大成者无不是做农产品深加工者。据我观察,在农业模式创新方面,近几年出现很多新的农业模式比如,农业+合作社模式有所抬头,最近很火的生鲜社群模式,还有我们最常见的,生态农业模式,旅游农业模式等等,模式这东西一定是依据自身情况量身定做,好的模式就是共赢这一点万变不离其宗。
发布于2023-02-02
0
0条评论
0收藏
0人赞同了该回答
  很多人现在或者曾经,可能都想过一个问题:那些互联网巨头们好多产品都是免费给我们用的,他们是哪儿来的收入?又怎么在上市之后变成几千亿、几万亿的市值?   我们先看看外面的大师是怎么念经的。谷歌母公司2021年第四季度营业总收入为753.3亿美元,其中广告收入为612.4亿美元,广告收入占公司总收入的81.3%。   谷歌母公司还有一笔“大收入”是云计算服务,总额为55.4亿美元,占公司总收入的7.4%不到。   大家看到这个数据有没有发现什么神奇的现象?是不是感觉,从营业收入上来看,谷歌根本不是什么科技公司,而是一家广告公司啊!   我们再回过来看看本地的大师是怎么念经的。阿里2021年第三季度公告显示,本季度总收入为2006.9亿元,其中跨境及全球零售批发业务总收入150.92亿元,云计算服务200.07亿元,实体大卖场业务大约200亿元。   这样算下来,还有大约1450亿元的收入,就是所谓的“核心业务”收入了。   现在是信息时代,我们也没必要卖关子,大家应该听说过,阿里是靠卖流量挣钱的。这1450亿元其中的大部分,应该就是某宝和某猫(现在估计还要加上某特)上面的卖家买流量的收入。   大家就算没在某宝上开过网店,相信绝大多数网民朋友们都在某宝上买过东西。实际上,某宝平台买卖双方,应该都是不给某宝平台交纳手续费的。   也就是说,一个茶杯如果卖15块钱,那么买家付了15块钱,卖家应该也能收到15块钱(当然,前提是没有做相关的佣金推广)。   这样一来,很多人自然就会产生开头的那句疑问,互联网巨头又不是慈善组织,免费让大家开店、买东西。这么大的公司,那么多高薪职员,那么大的技术投入,钱是哪里来的?光靠投资人烧钱吗?   很显然,互联网巨头们一定是生财有道的。互联网巨头们最大的财富,就是数以亿计的用户的注意力总时间。这就是所谓的流量。   任何商业模式,任何创业行为,任何生意,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如何挣钱。这看似是句废话,但光凭初创企业两年后的存活率仅有10%这一点,就说明其实大多数创业者根本不知道如何挣钱。   挣钱的核心是价值变现。个人也好,企业也罢,要挣钱就要对外提供价值,这只是第一步。当市场有客户认可并有购买力支付的时候,这个价值才能变现。   互联网巨头的挣钱模式主要可以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羊毛出在羊身上,这是大家理解的传统商业模式。另一种是羊毛出在猪身上,这就是所谓的互联网思维模式。   羊毛出在羊身上,这是直接赚钱法。很明显这是用户付费模式,谁用谁付钱。比如大家熟悉的网游充值买点卡、买装备,比如视频网站充值会员看最新热播剧等等。   羊毛出在猪身上,这是间接赚钱法。也就是用户免费使用产品和服务,由另一部分可能从这些用户身上获益的商家付钱给互联网巨头。   这部分商家付钱给巨头们干嘛?买的是什么?就是买用户的注意力时间。用户们免费使用互联网产品和服务,付出的代价就是要承受各种形式给你插播的广告。   对于向巨头们付钱的商户而言,这种商业模式本质上就是科学地赌概率。   什么叫“科学地赌概率”?意思就是说,无论是互联网巨头,还是商户本身,他们的市场营销专业团队(甚至是机器算法)会仔细分析数据,什么场景下推什么广告,用什么形式展示,用户点击广告的频率是多少,点进去的用户,最终的成交率是多少。   这最终的成交率,就是互联网巨头给商户们(真正付钱的金主)提供的价值。这个价值会经过市场博弈,得出一个均衡的市场价,也就是多少展示量要多少钱。   某宝免费让大家开店卖东西、买家不付手续费买东西,他们的收入就是来自于商家买首页(甚至置顶)展示量的花费。   为什么现在很多电商都说生意不好做?为什么大家都时不时地在网上看到类似“网店年营业额五个亿但净利润不足一百万元”之类的文章呢?   这一方面说明做生意的成本确实越来越高,另一方面也说明,这个互联网巨头给商户们卖流量的价格在这个点上,达到了某种均衡状态。   很多人会问,为什么这么低的利润,那么多商户还能接受?按照市场经济原理,价格过高不是会降低销量,最终迫使卖家(这里就是巨头们)不得不降低售价(流量单价)来提高销量吗?   这就说明,很多商户确实面临各方面的压力,导致他们愿意以极低的利润来维持整个业务的存续。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是,他们可能有工厂,里面有几十甚至上百个职工要养活。不买流量就没有成交量,工厂不开工也要发工资。   而现在的社会是,坐办公室两千块一个月很多人都愿意去,进工厂做流水线工人一个月七八千也很少有人愿意去。那么这些商户就会担心,工人如果不养了,他们走了之后可能就再难招回来了。   这个话题就能进一步扯远了。大家就能发现,难怪越来越多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开始转移到东南亚地区了。这就是宏观经济的学问了。   那么,我们能从互联网巨头身上学到什么呢?   第一,要学会间接赚钱法。当然,普及开来可以称为“间接成事法”。当我们想要做成一件比较复杂的事情的时候,有些单刀直入是好方法,但很多时候不适合太直接的方式。   像赚钱这种事情,你直接敲门、打电话,开口就要向别人推销一个产品,当代社会基本上所有人都应该很反感。   这时候要学着转个弯,或者转几个弯来尝试间接达成你的目的。怎么间接呢?先找对方的利益诉求点,你想办法先把对方的利益诉求给满足了,让对方欠你之后,等对方主动产生要为你提供价值的时候,再委婉地把你的诉求提出来。   大家一定听说过,很多卖老年人保健品的销售员,先是天天陪老人聊天,再是去老人家里帮忙做这个做那个,搞得人家不好意思了,最后花高价买了很多东西。   当然,我们这里讲这个不是鼓励大家去“套路”别人。而是希望大家区分善意的“想做事”和恶意的“想做事”。对于善意的间接做事方法,我们要活学活用;对于恶意的间接赚钱法,我们要具备识别能力,进而避免自己和家人掉进别人的坑里。   第二,要明白注意力也是一项重要的社会资源了。大家要善用自己的“注意力资源”,把自己的关注度和时间分配到帮助个人成长、提升个人幸福的领域。   识别巨头们的商业模式,了解巨头们的赚钱方法,我们不一定能够模仿,不一定能够再自己创造一个“某里”、“某讯”、“某东”。   但是,我们可以在了解他们的套路基础上,更好地让互联网工具为我们的生活便利和人生幸福多做贡献,并且避免被很多的互联网套路绕进去浪费不必要的时间投入和金钱消费。   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的从信息技术的发展中,收获时代的红利。避免自己和家人成为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商业过度收割的韭菜。   (全文完。欢迎关注)
发布于2023-02-02
0
0条评论
0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