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首都卫健系统针对市民看病就医“急难愁盼”问题,推出了多项改善医疗服务措施。记者13日从市卫健委获悉,目前本市已有互联网医院32家,提供互联网诊疗服务的医疗机构达到131家,去年在线服务患者约30万人次。
市卫健委介绍,本市优化候诊就诊秩序、服务流程。三级医院分时段预约挂号全部精确到30分钟以内。102家三级医院在重点科室候诊区装上电子叫号系统,市属医院均已实现社保卡、京医通卡等“亮码就医、脱卡就医”,候诊、就诊秩序全面改善。
据介绍,复诊患者可通过京医通、微信小程序、医院App等多种方式预约市属医院互联网诊疗的号源,按挂号时间等待医生,通过网络视频与医生“面对面”交流病情,享受便捷的线上就诊服务。同时,线上线下号源还将实现互通预约,保障患者能够获得及时、合理、全面的诊治过程。
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在开通互联网诊疗服务的20家市属医院,自费患者所有费用均可实现线上结算。据悉,北京市各市属医院还将根据自身诊疗特点,探索不同的互联网药品快递到家服务。
为方便“上班族”就医,宣武医院、天坛医院等65家医院开设夜间门诊,解决“上班族”就医难题。针对基层医疗机构空间有限问题,试点推出“缺药即送”服务,通过整合短缺药品登记、审批、采购、配送等全流程闭环管理,将短缺药品直接配送到指定医疗机构或居民家中。
此外,本市支持“互联网+医疗服务”发展,目前已有互联网医院32家,提供互联网诊疗服务的医疗机构达到131家,去年在线服务患者约30万人次。
市卫健委表示,本市鼓励居民首诊在基层社区就近挂号就诊;鼓励医疗机构开展互联网诊疗。市卫健委要求各医联体积极运用互联网技术,开展预约诊疗、双向转诊、远程医疗等服务,上级医疗机构积极面向基层提供远程会诊、远程心电诊断、远程影像诊断、远程查房和远程培训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