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可惜 T 。T 您现在还不是作者身份,不能自主发稿哦~
如有投稿需求,请把文章发送到邮箱tougao@appcpx.com,一经录用会有专人和您联系
咨询如何成为春羽作者请联系:鸟哥笔记小羽毛(ngbjxym)
互联网的产品的平均寿命,一般都很短,除了产品本身的定位有问题外,另一个原因是用户黏度不同。那么,有没有什么方法体系,能提高用户的年度,甚至是让用户“上瘾”呢?一起来看一下吧。
作为产品经理,如果我们设计和运营的产品能够得到大量用户的使用和喜爱,并且用户能够持续使用我们的产品,那么会给我们带来非常高的成就感,同时也能够实现公司的商业目标。
然而,据统计,互联网企业的平均寿命不足3年,而互联网产品的寿命则更短。究其原因,除了产品本身的定位有问题之外,另一个关键因素是用户黏度不够。有没有一种成熟的方法体系,来提高用户的黏度,甚至是让用户“上瘾”呢?对此,《上瘾》一书给出了一套可以复用的方法。
上瘾模式的打造需要经历触发、行动、多变的酬赏和投入四个阶段,如下图所示:
通过上述的四个阶段的不断循环,最终培养用户习惯,不断提高用户使用产品的频次,进而达到“上瘾”的效果。具体怎么做呢,我们逐一来解析。
习惯不会凭空养成,只会逐步形成。河蚌中的小沙粒,经过日积月累的层层卷裹后,最终会变成珍珠。
对于新的产品,用户都会有个适应过程,这就需要不断触发用户,促使用户做出行为改变。非常典型的几个例子:
触发的形式分为两种,外部触发和内部触发。外部触发随处可见,但需要持续投入。对于产品,早期大多以广告的形式对用户进行外部触发。例如近期冲击上市的蜜雪冰城的“你爱我,我爱你,蜜雪冰城甜蜜蜜”的洗脑神曲就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外部触发手段。
这两年兴起的私域流量运营,本质上就是通过粉丝群群、公众号等渠道不断给予精准用户的定向触发。对于外部触发,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是邀请用户行动的触发(例如活动落地页),那么不要给用户太多选择。曾经担任百度产品总监、产品副总裁的俞军制定的“产品经理的十二条军规”中有一条:
选择项越多,用户基于权衡的时间就越多。太多的或者无关的选项会让用户游移不定,不知所措,甚至就此罢手。就我本人的经历而言,就非常有感触。我自己逛淘宝的时候,就会经常出现这种情况,浏览某一个商品的时候,淘宝会展示相关的商品,结果我又会对比相似的商品,比来比去,反而不知道怎么选择,最后觉得太耗费时间,干脆就不买了。其实,这也是近年来直播导购兴起的原因之一,在直播间,主播直接选货推荐的模式让用户无需思考和选择,更能提高成交转化率。
外部触发通常只适用于早期,当用户经历过一整套循环后,用户其实对我们产品的已经熟悉,外部触发的效用将降低或发挥不了作用,这个时候就需要另一个武器登场,那就是内部触发。
内部触发能够让产品与用户的思想、情感或者原本已有的常规活动发生密切关联。内部触发看不见、摸不着、也听不到,但它会自动出现在用户脑海中。
实现内部触发的关键在于如何处理用户的负面情绪,甚至将负面情绪转换为正面情绪。产品设计的初衷就是帮助用户解决问题,消除烦恼,也就是挠到用户的“痒点”。比如,当我们看到美景时,我们内心会担心美好时光一去不复返,因此会想到用相机快速拍下来。同样,我们内心寻求的社交认同也会从中“作祟”,从而激发我们发圈“炫耀”,然后时刻关注点赞的数量。我们平时用到的很多产品就是因为解决了我们的负面情绪而让我们欲罢不能:
对于如何挖掘产品的用户情绪“痒点”,《上瘾》一书给出了一个典型的例子,那就是使用“5Why”提问法,以一个叫朱丽的中层经理使用电子邮件为例:
通过这种层层的挖掘,最终得到了朱丽使用邮件的负面情绪是害怕被圈子抛弃的恐惧感,因此,针对朱丽这类用户,设计产品的时候要考虑减轻用户的恐惧心理。
要开发习惯养成类产品,设计者需要揣摩用户的心理,了解那些可能成为内部触发的各种情绪,并且知道如何利用外部触发来促使用户付诸行动。
所谓习惯,是指人们在几乎无意识的情况下做出的举动。一种行为的复杂程度越低,无论是体力上的还是脑力上的,被人们重复的可能性就越大。
有些小孩会经常哭闹以寻求达成某个目标,比如购买玩具、零食。为什么会养成这样的习惯?很大程度上是小孩发现,相比其他手段,哭闹是逼迫父母就范的最简单的行动手段。为达成某个目标采取行动的时候,我们通常会选择最简单的方式,小孩如此,成人也是如此。
心理学家福格认为,要使人们行动起来,需要具备三个要素:充分的动机、完成这一行为的能力和促使人们付诸行动的触发。
从解决问题的角度上来说,我们的产品肯定能够满足目标人群的某些需求,也就是用户有一定的动机使用我们的产品。满足用户动机这一条件达成后,还有一个关键的拦路虎,那就是完成行为的能力。也就是用户能不能做这件事,或者做起来费不费劲。福格总结了影响任务难易程度的6个元素:
福格建议,为了增加用户实施某项行为的可能性,在设计产品时,应该关注用户最缺乏什么,也就是弄清楚什么原因阻碍了用户完成这项行为。这里,降低产品的使用门槛,提高易用性就非常关键。例如,早期的博客只适用于有一定写作能力,且有对应知识储备的人来写。而现在,微博、朋友圈的出现让每个人都能够轻易在互联网上表达自己的感受或想法。短视频更是给了普通大众担任“导演”、“编剧”、“演员”这类专业角色的机会。简化产品的一个关键操作是梳理用户的体验路径,然后通过做减法来缩短路径,降低使用门槛。
微博、朋友圈的出现让每个人都能够轻易在互联网上表达的自己的感受或想法。短视频更是给了普通大众担任“导演”、“编剧”、“演员”这类专业角色的机会。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说需要不断打磨产品功能的原因。然而,真实情况是我们经常花时间在堆积产品功能越来越多,而具体功能的易用性、界面的舒适性却没有多少时间打磨。因此,作为产品经理,面对新增需求时还是需要慎重,秉着做减法的原则去迭代产品。
很多产品也会设计奖赏的环节,比如每日签到、完成任务奖励积分等等。这种做法刚开始可能能够吸引用户,但过了一段时间对用户就没什么吸引力了。实际上,很多产品都是抄袭大厂的这类功能,但是却没有去想深层次的原因。
斯坦福大学的教授布莱恩▪克努森曾经测试了人们赌博时大脑中的血液流量。结果表明,当赌博者获得酬赏时,大脑的伏隔核并没有受到刺激。相反,在他们期待酬赏的过程中,这个区域发生了明显的波动。这表明奖赏本身并不能给用户带来显著的愉悦感,反而是期待奖赏更能引起情绪刺激。
伏隔核:基底前脑的一个较大的核团,是一组波纹体中的神经元。伏隔核被认为在大脑的快乐中枢对诸如食物、性、毒品等刺激有反应。
回到前面积分功能的例子,就会发现很多签到类功能显得很鸡肋,千篇一律的积分模式已经让用户习以为常,根本引起不了兴趣,也就发挥不了相应的作用了。怎么样让奖赏变得有期待呢?心理学家斯金纳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对比实验。斯金纳将鸽子放入装有操纵杆的笼子里,鸽子只要压动操纵杆,就能得到小球状的食物。鸽子很快就能发现压动操纵杆和获得食物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因此为了获取食物会去压动操纵杆。随后,斯金纳对实验进行了一点改动,这一次,鸽子压动操纵杆不会每次都获得食物,而是随机得到。结果发现,鸽子压动操纵杆的次数明显增加了。多变性的介入使得鸽子更加频繁地去做这个动作。
实际上,我们见到的某些产品对多变酬赏的应用就做得很好,比如说盲盒,没拆之前你会很期待能够得到什么玩偶,有些人为了拆到限量款不断购买,甚至上瘾,这就很好地应用了多变酬赏这种模式。
酬赏的类型,可以分为社交酬赏、猎物酬赏和自我酬赏。
1)社交酬赏
源自我们和他人之间的互动关系。为了让自己觉得被接纳、被认同、受重视、受喜爱,我们大脑会自动调试以获得酬赏。
举个例子,比如我们在朋友圈可以源源不断地看到我们认识的人分享的文字、图片、查看评价和期待他人给我们的发布的内容进行点赞和评论。这里面的内容形式多样,无法预知,驱使着我们经常打开微信朋友圈去浏览新的内容,以及去发布新的内容吸引他人的关注。
2)猎物酬赏
是我们对具体物品的需求,这里的具体物品也包括内容。我们会为了得到想要的东西而花费时间和精力进行搜寻,这个搜寻的过程本身就能够给我们带来刺激。
这里典型的例子就是短视频应用。短视频采用了上滑切换的形式浏览新的内容,但是系统并不会完全推荐我们想看的内容,我们有时候可以很快看到喜欢的内容,有时候需要滑动多次才能够找到想要的视频。这种通过不确定性追逐想要的内容本身就是一种猎物酬赏。
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鸟哥笔记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鸟哥笔记版权及免责申明》 如对文章、图片、字体等版权有疑问,请点击 反馈举报
Powered by QINGMOB PTE. LTD. © 2010-2025 上海青墨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沪ICP备2021034055号-6
我们致力于提供一个高质量内容的交流平台。为落实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法管网、依法办网、依法上网”的要求,为完善跟帖评论自律管理,为了保护用户创造的内容、维护开放、真实、专业的平台氛围,我们团队将依据本公约中的条款对注册用户和发布在本平台的内容进行管理。平台鼓励用户创作、发布优质内容,同时也将采取必要措施管理违法、侵权或有其他不良影响的网络信息。
一、根据《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对以下违法、不良信息或存在危害的行为进行处理。
1. 违反法律法规的信息,主要表现为:
1)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
2)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颠覆国家政权,破坏国家统一,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
3)侮辱、滥用英烈形象,歪曲、丑化、亵渎、否定英雄烈士事迹和精神,以侮辱、诽谤或者其他方式侵害英雄烈士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
4)宣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或者煽动实施恐怖活动、极端主义活动;
5)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
6)破坏国家宗教政策,宣扬邪教和封建迷信;
7)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
8)宣扬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或者教唆犯罪;
9)煽动非法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聚众扰乱社会秩序;
10)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名誉、隐私和其他合法权益;
11)通过网络以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形式,对未成年人实施侮辱、诽谤、威胁或者恶意损害未成年人形象进行网络欺凌的;
12)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
13)含有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其他内容;
2. 不友善:不尊重用户及其所贡献内容的信息或行为。主要表现为:
1)轻蔑:贬低、轻视他人及其劳动成果;
2)诽谤:捏造、散布虚假事实,损害他人名誉;
3)嘲讽:以比喻、夸张、侮辱性的手法对他人或其行为进行揭露或描述,以此来激怒他人;
4)挑衅:以不友好的方式激怒他人,意图使对方对自己的言论作出回应,蓄意制造事端;
5)羞辱:贬低他人的能力、行为、生理或身份特征,让对方难堪;
6)谩骂:以不文明的语言对他人进行负面评价;
7)歧视:煽动人群歧视、地域歧视等,针对他人的民族、种族、宗教、性取向、性别、年龄、地域、生理特征等身份或者归类的攻击;
8)威胁:许诺以不良的后果来迫使他人服从自己的意志;
3. 发布垃圾广告信息:以推广曝光为目的,发布影响用户体验、扰乱本网站秩序的内容,或进行相关行为。主要表现为:
1)多次发布包含售卖产品、提供服务、宣传推广内容的垃圾广告。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形式:
2)单个帐号多次发布包含垃圾广告的内容;
3)多个广告帐号互相配合发布、传播包含垃圾广告的内容;
4)多次发布包含欺骗性外链的内容,如未注明的淘宝客链接、跳转网站等,诱骗用户点击链接
5)发布大量包含推广链接、产品、品牌等内容获取搜索引擎中的不正当曝光;
6)购买或出售帐号之间虚假地互动,发布干扰网站秩序的推广内容及相关交易。
7)发布包含欺骗性的恶意营销内容,如通过伪造经历、冒充他人等方式进行恶意营销;
8)使用特殊符号、图片等方式规避垃圾广告内容审核的广告内容。
4. 色情低俗信息,主要表现为:
1)包含自己或他人性经验的细节描述或露骨的感受描述;
2)涉及色情段子、两性笑话的低俗内容;
3)配图、头图中包含庸俗或挑逗性图片的内容;
4)带有性暗示、性挑逗等易使人产生性联想;
5)展现血腥、惊悚、残忍等致人身心不适;
6)炒作绯闻、丑闻、劣迹等;
7)宣扬低俗、庸俗、媚俗内容。
5. 不实信息,主要表现为:
1)可能存在事实性错误或者造谣等内容;
2)存在事实夸大、伪造虚假经历等误导他人的内容;
3)伪造身份、冒充他人,通过头像、用户名等个人信息暗示自己具有特定身份,或与特定机构或个人存在关联。
6. 传播封建迷信,主要表现为:
1)找人算命、测字、占卜、解梦、化解厄运、使用迷信方式治病;
2)求推荐算命看相大师;
3)针对具体风水等问题进行求助或咨询;
4)问自己或他人的八字、六爻、星盘、手相、面相、五行缺失,包括通过占卜方法问婚姻、前程、运势,东西宠物丢了能不能找回、取名改名等;
7. 文章标题党,主要表现为:
1)以各种夸张、猎奇、不合常理的表现手法等行为来诱导用户;
2)内容与标题之间存在严重不实或者原意扭曲;
3)使用夸张标题,内容与标题严重不符的。
8.「饭圈」乱象行为,主要表现为:
1)诱导未成年人应援集资、高额消费、投票打榜
2)粉丝互撕谩骂、拉踩引战、造谣攻击、人肉搜索、侵犯隐私
3)鼓动「饭圈」粉丝攀比炫富、奢靡享乐等行为
4)以号召粉丝、雇用网络水军、「养号」形式刷量控评等行为
5)通过「蹭热点」、制造话题等形式干扰舆论,影响传播秩序
9. 其他危害行为或内容,主要表现为:
1)可能引发未成年人模仿不安全行为和违反社会公德行为、诱导未成年人不良嗜好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
2)不当评述自然灾害、重大事故等灾难的;
3)美化、粉饰侵略战争行为的;
4)法律、行政法规禁止,或可能对网络生态造成不良影响的其他内容。
二、违规处罚
本网站通过主动发现和接受用户举报两种方式收集违规行为信息。所有有意的降低内容质量、伤害平台氛围及欺凌未成年人或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行为都是不能容忍的。
当一个用户发布违规内容时,本网站将依据相关用户违规情节严重程度,对帐号进行禁言 1 天、7 天、15 天直至永久禁言或封停账号的处罚。当涉及欺凌未成年人、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通过作弊手段注册、使用帐号,或者滥用多个帐号发布违规内容时,本网站将加重处罚。
三、申诉
随着平台管理经验的不断丰富,本网站出于维护本网站氛围和秩序的目的,将不断完善本公约。
如果本网站用户对本网站基于本公约规定做出的处理有异议,可以通过「建议反馈」功能向本网站进行反馈。
(规则的最终解释权归属本网站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