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推广合作
联系“鸟哥笔记小乔”
有手就行,小白也能搞定数据分析
2024-09-09 11:11:00
提起数据分析,很多人容易陷入过于复杂的模型和工具中,却忽略了核心。
为了“打破迷信”,决定写一篇易于理解的保姆级实践指南。

数据科学,不是量子力学
无论多么高大上的语言或工具,数据分析绕不过这3点获取数据、清洗数据、理解数据。
它的难,难在热搜里充斥着不实用和听不懂。
接下来用一个案例来正式开启这篇文章:
案例背景:你需要为景区设计文创产品,但不清楚哪类文创产品受欢迎。你想通过分析文创产品的类型、价格和销量等数据来获取灵感。比如,哪些类型的文创产品卖得最好?价格与销量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数据需求:销量排名前100个商品数据,包含名称、分类、价格、销量、用途、人群、材质、风格。

提取原始数据,减少无效需求。
我们总觉得平台取数速度太慢,或者研发诸多刁难,其实是要了太多没用的数据。
在提需求时,要再三问自己:是否有必要、是否有替代方法。
其次请要原始数据,要更少的原始数据。
 
通过控制数据提取的范围,减少处理冗余信息的计算和人工负担。而原始数据便于组合,但结果数据不仅提取复杂,也很难二次加工
在获取了数据后,先不要着急进行数据分析,因为原始数据往往是杂乱的。
如果不清洗数据,后续的分析结果很可能会失真或者错误。只有数据“干净”了,分析工具和模型才能发挥作用。
接下来,让我们看看如何进行数据清洗,让它变得“可读”和“可用”。

清洗到你看得懂,机器才看得懂
工具层面,我建议使用飞书多维表格,后续的图形化也更加方便。
1、数据清洗
首先清理无用的关键词,例如:“故宫”、“文创”、“官方旗舰店”等。
清洗过后,不仅提高了阅读体验,也降低了机器处理数据的算力需求。
必要时,可以增加其他的清理手段,例如:补全空值或统一标签格式,确保数据清晰规范。
2、数据分类
2-1、特征提取
第二步,我们要提取有价值的特征。例如商品标题中的节日、用途、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