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可惜 T 。T 您现在还不是作者身份,不能自主发稿哦~
如有投稿需求,请把文章发送到邮箱tougao@appcpx.com,一经录用会有专人和您联系
咨询如何成为春羽作者请联系:鸟哥笔记小羽毛(ngbjxym)
作者|笑笑
编辑|李小天
曾经如日中天的日本游戏产业,如今,正在日渐沦为纸老虎。
9月刚过去的TGS2025几乎变成了中国主场。官方数据显示,本届非日本参展公司共299家,中国便独占近一半席位。其中,多家中国厂商的新款二次元游戏会师TGS,是中国二游产品最为密集的一届。
据现场媒体报道,包括鹰角、蛮啾、完美世界等中国公司展台均人气爆棚,获得日本玩家追捧,甚至排队需要两小时起步。
实际上,TGS自2022年恢复以来,近三年展会规模大幅扩张的增量,基本都来自中国厂商。
中国游戏厂商出海日本火热,也在更多维度被佐证。Sensor Tower近日发布的《2025年日本游戏市场洞察》报告显示,今年截至到7月,日本手游收入榜前十中,中国游戏占据了六席。同时,主机游戏方面,今年年初日本PS平台免费榜上中国产品也占据了一半。

日本市场向来被外界视作固若金汤的封闭堡垒,自给自足甚至带有地方保护主义色彩的市场风格,在历史上的确让包括游戏在内的多个产业获得长足发展。
但如今事情发生了变化,稳定的舒适区逐渐成了固步自封的温床,日本游戏已经难以躺在功劳簿上。
日本游戏接管世界游戏中心,开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的“雅达利大崩溃”。
“雅达利大崩溃”是当时发生的北美电子游戏产业大规模衰退事件,直接导致市场规模从约32亿美元暴跌至不足1亿美元,数千家企业倒闭,被视为游戏史上最严重的商业灾难之一。
与此同时,1985年任天堂携红白机进入了北美市场,通过权利金制度和卡带加密技术,以及大量高素质作品,重建了游戏品质标准,也顺手接管了游戏霸主的地位。
主机游戏的崛起是迅速的。仅十年时间,到20世纪末,“任天堂革命”便让日本成功占据全球电子游戏市场70%的份额。
彼时,主机市场由任天堂、索尼、世嘉为首的日本主机开发商垄断,而游戏开发则是被史克威尔、艾尼克斯、卡普空、科乐美等日本开发商垄断,全球游戏产业的话语权几乎都在日本人手里。
在这个不足40万平方公里的岛国,游戏产业的崛起可以说是天时地利人和。如果说美国的撤出提供了绝佳时机,那么本土社会环境则创造了滋养游戏产业的、又极具日本特色的“孤独经济”。
上个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日本告别二战后的高速增长期,逐渐陷入泡沫经济的幻灭之中。经济下行导致不稳定用工增加,原本年功序列制所带来的秩序感与安定感逐渐坍塌。漂泊的职场环境和沉重的经济压力,使得日本年轻人的结婚意愿与生育计划逐年降低,传统的家族聚居模式逐渐被核心家庭(父母+子女)甚至单人家庭取代。厚生劳动省数据显示,1980年,日本单人家庭占比达 19.2%,到1990年这一数字升至 23.5%。
同时工业化推动人口向都市集中,1980年20-24岁单身独居者中,67%居住在三大都市圈,形成“团地(集体住宅)单身潮”。
从家族共同体到原子化社会,这构成了“孤独经济”的家庭结构转型背景。
职场上,这一时期加班文化盛行也是“孤独经济”的推手之一。1986年至1990年,日本GDP年均增速4.6%,日经指数从13000点飙升至39000点。企业为争夺市场份额推行“全员营销”、“深夜会议”。

有数据显示,1988年日本男性平均月加班时长达90小时,当时三菱商事等大企业甚至出现24小时连轴转的魔鬼职场。
成年人寻找职场外精神避难所的需求驱动下,街机厅业态在日本80年代爆发,为方便通勤上班族,它们开在各种交通枢纽周边,初期数量便超过十万家。
记录日本泡沫经济时代众生万象的非虚构作品《饱食穷民》中,就呈现了彼时沉迷游戏的日本程序员的生存状态:一位“三十二岁、单身、东大毕业、在超大型计算机公司工作”的通信工程师,对恋爱结婚毫无兴趣,选择沉迷于“被人造角色所环绕、幼儿式的幻想世界中”,“《勇者斗恶龙Ⅲ》上市时引发了抢购风波,他却早已预订购买,游戏上市后也十分从容,还跟同事说‘昨晚玩了个通宵’,然后又毫不掩饰地去打瞌睡。”
日本游戏产业的特殊性,正是在于形成的内循环上,每个环节都天然带有高壁垒,难以从外部打破——文化圈层封闭、用户忠诚度高、ACG内部闭环。
一一拆解来看。文化圈层上,日本游戏的核心受众正是御宅族。在《动物化的后现代》一书中,东浩纪对御宅族的定义是,与漫画、动画、游戏、个人电脑、科幻、特摄片、手办等存在着深刻联结,并沉溺在亚文化里的一群人的总称。
东浩纪指出,御宅族习惯将自己封闭在兴趣共同体中,他们像“寄居蟹”一样,“归属集体幻想”就是他们自我的躯壳。
正是这种封闭性推动了日本游戏在细分领域的专业化。例如美少女游戏(Galgame)形成了从剧本家(如奈须蘑菇)到声优的完整产业链,《Fate》系列凭借对“月世界”设定的极致雕琢,从细分市场走向跨界IP。
这种“小众纯度”策略虽限制了大众市场,却造就了高度忠诚的付费群体——基于文化的认同感,日本玩家对于IP和题材的偏好性十分固化,玩家只要选择一款游戏,就会长期玩下去,于是马太效应和先发效应的作用力更强,游戏的生命周期也就更长。
文化圈层和用户忠诚度共同筑起了日本游戏的高墙,同时也推动了关联的ACG 产业(动漫、漫画、游戏)能够完成自给自足的内部生态循环。
一家最为知名的公司是漫画杂志《Jump》,它作为IP孵化器,通过读者投票机制筛选潜力作品,成功漫画可快速改编为动画(如《咒术回战》),热门动画则衍生出游戏(如《鬼灭之刃:火之神血风谭》)或舞台剧。

《Fate》系列则是从游戏起步,通过动画《Fate/Zero》、漫画《Fate/kaleid liner 》、衍生手游《Fate/Grand Order》形成跨媒介闭环,每个环节均由日本本土团队主导。
可以说,由御宅族生发的受众群体,托举起了产业链的自我供养。流量与金钱得以在稳定的受众与高质量产品之间不断流转。
但是,盈亏同源。这些环环相扣的特殊性构成的象牙塔,很长时间里保护了本土游戏产业,但也为衰落埋下隐患。
看似长期繁荣的日本游戏产业,实际上内部早就开始“温水煮青蛙”,21世纪10年代之后,日本游戏产业开始了缓慢的下坠。
纪录片《世界游戏革命》的数据显示,1995年日本游戏市场份额占全球总量的70%,14年后全球游戏市场规模扩大了三倍,日本游戏的份额占比却缩减到了30%。
从产业基因角度来说,日本最初便缺乏做PC游戏的能力,如今称霸一方的主机游戏,某种程度也是当时做PC无望的第二选择。
2000年左右,日本的PC价格高昂,同期日本家用PC均价约15万日元,远超PS2的3万日元,且富士通和NEC等本土厂商未推出游戏优化硬件,主流企业均未掌握开发语言与架构,导致PC持续边缘化。
游戏机因此变成了日本游戏行业的命根子。硬件性能对游戏发展至关重要,但以任天堂为首的主机厂商一步迟,步步迟。
《游戏结束》一书中写道,任天堂始终无法摆脱高高在上、万法不侵的心态。比尔·怀特告诉记者:“我们会倾听玩家的反馈,他们说现在的系统很好,游戏也很吸引人,我们还没有彻底挖掘出8位游戏机的潜力。”这种态度,导致任天堂在16位战争中落于人后。
在进入21世纪10年代之后,游戏机肉眼可见地越来越跟不上游戏配置的进步。与此同时,PC缺位也引起了连锁反应。
智能手机普及后,日本厂商被推着从主机转向手游开发,但碍于过去日本的网络技术空白,手游需要实时联网、云存档、反作弊等技术,日企只得从零开始组建团队。
任天堂2015年时成立子公司DeNA合作开发手游,却因服务器崩溃导致《动物森友会》手游口碑崩盘。
日企对于新兴技术向来抱有“不情不愿”的态度。不少游戏开发商死磕游戏机,不愿对电脑开放,“叫好不叫座”的香草社就是典型公司之一。
被玩家誉为“完美开发商”的香草社,20年间只产出了6部作品,每部都堪称艺术品,但这仍不足以让其免于被新时代抛下的命运。
老派作风之下,日本厂商在移动端的艰难尝试又成果寥寥。2016年日本手游市场Top20中,本土作品占18席,到了2020年,该数字降至11席,中国厂商占据7席。
更关键的危机来源于,传统主机玩家群体也开始发生变化。
根据索尼2023年的财报数据,PS商店收入排名前十的游戏中几乎全是服务型游戏。索尼高管也曾表示,日本PS主机用户玩F2P游戏所占的时间比例,要明显高于其它地区。

在移动互联网已经在中国普及了10年之后,在日本这片技术时差市场,“碎片化”使用习惯也终于渗透进了日本主机游戏核心群体。
去年年中,日媒集英社曾经发布一篇报道,称日本的“扭蛋游戏”(即Gacha)即将行至末路,整个日本的本土手游市场也濒临崩溃,认为日本本土手游难以出海却频繁面对海外产品的冲击。
追根溯源,日本游戏产业低迷过时的背后,与日本社会的老龄化现状密切相关。根据日本总务省 2025 年 9 月 14 日公布的数据,日本 65 岁以上老年人有 3619 万人,占全国总人口比例达 29.4%,创历史新高。老龄化一方面导致日本游戏公司的制作人年纪偏大,思维保守僵化,难以追赶与引领变革风潮;更重要的是,生育率的逐年下跌导致年轻人口极速萎缩,PC游戏用户基数减少,无法形成产业变革的强劲动力。
陈旧的思维桎梏,与对生态闭环的极度依赖,最终让日本游戏陷入停滞不前的沉疴泥淖。
2021年时,中国游戏《原神》登顶日本手游收入榜。这是中国游戏出海的重要里程碑,自那时开始,中国一众游戏厂商纷纷投入出海日本的事业,也就有了如今TGS上的盛况。
但关于《原神》成功的出海案例是否具有“中国实力”,也一度饱受争议,不少声音认为它是模仿日式游戏的产物。
从某种程度上说,《原神》的全球爆火具有讽刺的两面意味,它既佐证了多年来日式游戏的成功模式依旧奏效;但同时也证明在渠道和技术上懈怠的日本游戏,终究抵不过推陈出新的后来者。
日本福冈游戏开发商Grounded Inc.的首席执行官二木幸生曾表示,从技术、艺术指导和游戏玩法的角度来看,《原神》代表着中国的巨大飞跃。

技术显然是中国厂商最容易降维打击的方面。日本传统手游长期停留在2D立绘和回合制战斗,而米哈游等中国厂商能够轻易将主机和PC级技术下沉到移动端。
玩法方面,米哈游采取了“福利先行” 策略,颠覆了日本厂商 “用内容稀缺性逼氪” 的惯性思维,《原神》和《崩铁》均通过“高福利+低压力”的玩法建立信任。2023 年《原神》日本玩家付费率仅18%,但ARPU单用户收入是《FGO》的1.5 倍。
更重要的是,在受众定位上,《原神》选择融合二次元画风与开放世界玩法,以此吸引了传统御宅族与泛用户的重叠群体,迎合了日本游戏核心圈层边界日渐模糊的趋势。
从《原神》开始,《崩铁》和《绝区零》等米哈游游戏在日本屡试不爽,成为出海游戏榜单常驻客。
但在米哈游之外,去年日本市场年流水超10亿的中国游戏之列,还出现了4399开发的《菇勇者传说》这样的休闲游戏,带来了一些二次元之外的市场变化。

《菇勇者传说》的核心玩法是放置装备收集和强化循环,搭配上各种随机要素,与《寻道大千》等主流小游戏非常类似,设置了坐骑、神器和遗物等一系列付费氪金点。
在中国,《菇勇者传说》就是依托于微信平台的小游戏,在玩法门槛和用户粘性方面,微信小游戏的风格都具有绝对优势。
因此4399把这样的小游戏转制成App游戏,投放到日本手游市场,轻易地完成了降维打击。
但与此同时,在保留原本风格的同时做好本地化,依旧是游戏出海逃不开的命题。《菇勇者传说》日服加入了二游常见元素“女武神”,“擦神灯”玩法表现也由此变为“玩家帮助女武神擦亮神灯对抗敌人”,整体观感更近似二游的Master Love设定。
搭配内购+广告变现的营收模式和TikTok营销,小游戏厂商就能在日本市场获得远高于普通休闲游戏流水收入。
近日Sensor Tower发布的《2025年日本游戏市场洞察》报告中有这样一则数据,截止到今年7月的一年里,日本手游下载量仅居亚洲第九,但应用内购收入却是亚洲第二。
这一反差数据恰恰印证了,即使在手游这一非日本传统强项领域,本土用户也继承了高忠诚度、高留存率的特征。旺盛的日本手游市场需求等待被满足,如今,中国厂商来了,现在是最好的时机。
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鸟哥笔记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鸟哥笔记版权及免责申明》 如对文章、图片、字体等版权有疑问,请点击 反馈举报
Powered by QINGMOB PTE. LTD. © 2010-2025 上海青墨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沪ICP备2021034055号-6

我们致力于提供一个高质量内容的交流平台。为落实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法管网、依法办网、依法上网”的要求,为完善跟帖评论自律管理,为了保护用户创造的内容、维护开放、真实、专业的平台氛围,我们团队将依据本公约中的条款对注册用户和发布在本平台的内容进行管理。平台鼓励用户创作、发布优质内容,同时也将采取必要措施管理违法、侵权或有其他不良影响的网络信息。
一、根据《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对以下违法、不良信息或存在危害的行为进行处理。
1. 违反法律法规的信息,主要表现为:
1)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
2)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颠覆国家政权,破坏国家统一,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
3)侮辱、滥用英烈形象,歪曲、丑化、亵渎、否定英雄烈士事迹和精神,以侮辱、诽谤或者其他方式侵害英雄烈士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
4)宣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或者煽动实施恐怖活动、极端主义活动;
5)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
6)破坏国家宗教政策,宣扬邪教和封建迷信;
7)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
8)宣扬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或者教唆犯罪;
9)煽动非法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聚众扰乱社会秩序;
10)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名誉、隐私和其他合法权益;
11)通过网络以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形式,对未成年人实施侮辱、诽谤、威胁或者恶意损害未成年人形象进行网络欺凌的;
12)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
13)含有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其他内容;
2. 不友善:不尊重用户及其所贡献内容的信息或行为。主要表现为:
1)轻蔑:贬低、轻视他人及其劳动成果;
2)诽谤:捏造、散布虚假事实,损害他人名誉;
3)嘲讽:以比喻、夸张、侮辱性的手法对他人或其行为进行揭露或描述,以此来激怒他人;
4)挑衅:以不友好的方式激怒他人,意图使对方对自己的言论作出回应,蓄意制造事端;
5)羞辱:贬低他人的能力、行为、生理或身份特征,让对方难堪;
6)谩骂:以不文明的语言对他人进行负面评价;
7)歧视:煽动人群歧视、地域歧视等,针对他人的民族、种族、宗教、性取向、性别、年龄、地域、生理特征等身份或者归类的攻击;
8)威胁:许诺以不良的后果来迫使他人服从自己的意志;
3. 发布垃圾广告信息:以推广曝光为目的,发布影响用户体验、扰乱本网站秩序的内容,或进行相关行为。主要表现为:
1)多次发布包含售卖产品、提供服务、宣传推广内容的垃圾广告。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形式:
2)单个帐号多次发布包含垃圾广告的内容;
3)多个广告帐号互相配合发布、传播包含垃圾广告的内容;
4)多次发布包含欺骗性外链的内容,如未注明的淘宝客链接、跳转网站等,诱骗用户点击链接
5)发布大量包含推广链接、产品、品牌等内容获取搜索引擎中的不正当曝光;
6)购买或出售帐号之间虚假地互动,发布干扰网站秩序的推广内容及相关交易。
7)发布包含欺骗性的恶意营销内容,如通过伪造经历、冒充他人等方式进行恶意营销;
8)使用特殊符号、图片等方式规避垃圾广告内容审核的广告内容。
4. 色情低俗信息,主要表现为:
1)包含自己或他人性经验的细节描述或露骨的感受描述;
2)涉及色情段子、两性笑话的低俗内容;
3)配图、头图中包含庸俗或挑逗性图片的内容;
4)带有性暗示、性挑逗等易使人产生性联想;
5)展现血腥、惊悚、残忍等致人身心不适;
6)炒作绯闻、丑闻、劣迹等;
7)宣扬低俗、庸俗、媚俗内容。
5. 不实信息,主要表现为:
1)可能存在事实性错误或者造谣等内容;
2)存在事实夸大、伪造虚假经历等误导他人的内容;
3)伪造身份、冒充他人,通过头像、用户名等个人信息暗示自己具有特定身份,或与特定机构或个人存在关联。
6. 传播封建迷信,主要表现为:
1)找人算命、测字、占卜、解梦、化解厄运、使用迷信方式治病;
2)求推荐算命看相大师;
3)针对具体风水等问题进行求助或咨询;
4)问自己或他人的八字、六爻、星盘、手相、面相、五行缺失,包括通过占卜方法问婚姻、前程、运势,东西宠物丢了能不能找回、取名改名等;
7. 文章标题党,主要表现为:
1)以各种夸张、猎奇、不合常理的表现手法等行为来诱导用户;
2)内容与标题之间存在严重不实或者原意扭曲;
3)使用夸张标题,内容与标题严重不符的。
8.「饭圈」乱象行为,主要表现为:
1)诱导未成年人应援集资、高额消费、投票打榜
2)粉丝互撕谩骂、拉踩引战、造谣攻击、人肉搜索、侵犯隐私
3)鼓动「饭圈」粉丝攀比炫富、奢靡享乐等行为
4)以号召粉丝、雇用网络水军、「养号」形式刷量控评等行为
5)通过「蹭热点」、制造话题等形式干扰舆论,影响传播秩序
9. 其他危害行为或内容,主要表现为:
1)可能引发未成年人模仿不安全行为和违反社会公德行为、诱导未成年人不良嗜好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
2)不当评述自然灾害、重大事故等灾难的;
3)美化、粉饰侵略战争行为的;
4)法律、行政法规禁止,或可能对网络生态造成不良影响的其他内容。
二、违规处罚
本网站通过主动发现和接受用户举报两种方式收集违规行为信息。所有有意的降低内容质量、伤害平台氛围及欺凌未成年人或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行为都是不能容忍的。
当一个用户发布违规内容时,本网站将依据相关用户违规情节严重程度,对帐号进行禁言 1 天、7 天、15 天直至永久禁言或封停账号的处罚。当涉及欺凌未成年人、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通过作弊手段注册、使用帐号,或者滥用多个帐号发布违规内容时,本网站将加重处罚。
三、申诉
随着平台管理经验的不断丰富,本网站出于维护本网站氛围和秩序的目的,将不断完善本公约。
如果本网站用户对本网站基于本公约规定做出的处理有异议,可以通过「建议反馈」功能向本网站进行反馈。
(规则的最终解释权归属本网站所有)